初春,波谲云诡,空中飞机盘旋,海面战舰游弋,水下“蛟龙”出没……一场立体反潜实战化训练拉开帷幕。
此时,一艘潜艇悄无声息地抵近反潜防线,潜伏在预定突击点等候战机。
“速潜!”随着艇长洪亮的一声口令,战斗警报陡然响起,潜艇快速下潜至攻击深度,并准确占领攻击阵位。“1号、2号发射管准备——放!”两枚鱼雷呼啸而出。
伴随着两声巨响,潜艇悄然撤离阵地,隐匿在深蓝之中……
指挥这场深海突击的,是常州籍军官、被誉为践行强军使命的水下先锋、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潜艇艇长华明。
10年艇长梦
华明1973年6月出生在常州汤庄,高三年级时应征入伍,1998年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。那时,他就确定目标——在10年内当上艇长。
然而,刚到部队,华明就遇上两大难关:一是心理上的落差,同样在潜院学习4年,自己是实习指控长,同学却是实习副观通长,成了自己的上级;另外,这种型号的潜艇从来没有接触过,指控专业也没有现成教材。
“情绪低落的时候,一位老部长告诫我,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,现在基础都没有打好,将来当舰长的着力点又在哪里?”华明很受启发,想当艇长,必须学好本领。
“除不完的铁锈,学不完的潜构。”为了啃下潜艇构造这块硬骨头,华明每个周末都带着6个馒头和一壶开水,外加十几本培训笔记,整天呆在潜艇里。
凭着这股子钻劲,他一个舱段一个舱段学习,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琢磨,半年后参加一场实兵演练,在指控长岗位上创造了同时解算4个目标的记录。
“一次,华明所在潜艇赴外驻训,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,指控设备三天两头出现故障。工厂师傅上艇修理,华明就拿着小本子跟班作业,问东问西,两三次故障修理之后,师傅跟艇领导说:以后指控再有故障,就不要打电话了,你们那个指控长搞得比我们还明白,完全可以自修。”支队总工程师孟庆功从那时起就记住了华明这个名字。
“不局限于指控岗位,每次出海,你总能看到他带着一个小本子,自己任务完成后,就主动到其他岗位去学、去问。”舰务技师刘霁华感叹,“机会不给像他这样有准备的人,还能给谁?”
2008年,华明被任命为某艇实习艇长,梦想终于实现。此后,他带领艇队完成远航战巡、武器实射、中外联演等数十项重大任务,航程10多万海里。
1%变为可能
一次,华明参加中外联合实兵演习。
根据演练科目设定,外军4艘大型反潜舰与1架反潜直升机要在一个狭小的海区内“围猎”我国潜艇。演习导演根据兵力、装备和实战经验对比,给出了潜艇被发现概率:99%。
“即使只有1%的可能,也不能放弃。”华明深知,对方都是老猎手,按常规出牌很难突出重围,于是,大胆选择水声环境最复杂、也是操纵潜艇难度最大的阵地隐蔽起来,果断指挥潜艇利用水下噪音掩护,实施逆向突破。
结果,华明不仅成功穿透外军精心布下的天罗地网,还在有效突防基础上,创下10次先敌攻击的纪录。演练结束后,对方海军大型反潜舰舰长拉住他的手频频称赞。
华明告诉记者,深海大洋中最关键、最兴奋的时刻就是听到声呐传来打击目标的声音。也正是这种声音,曾给过他最刺痛的感觉。
那是几年前,一次对抗演练,华明率艇在深海静默潜航,忽然艇体传来“咚、咚、咚”的声响,这是对方声呐搜索目标时发出的声音——潜艇已被对手发现。
华明上岸后把这刺耳的声呐敲击声录了下来,设为手机铃音,时时提醒自己敌情就在身边,战斗就在眼前。
为了提高潜艇的隐蔽性,他深入研究世界海军强国反潜战例,不断找规律、谋对策,先后摸索出8套新战法,被推广应用。他还创新鱼雷发射准备模式,极大地提高了潜艇海上快速反应能力。
面向未来海战场
潜艇要百人一杆枪,攥指成拳,才能真正成为令敌生畏的“水下杀手”。作为潜艇上的最高指挥员,华明深知平时训练心软、战时就会心痛,因此他为自己定下一条带兵准则——仗怎么打,兵就怎么练,不管是军事比武还是文体活动,只要是竞赛,他都要求艇员立下夺第一、争金牌的“军令状”。
为进一步打牢艇员专业基础,他每天组织艇员把执掌装备的性能原理、操作规程温习一遍,探索实践了“一人多岗、一岗多人”训练法和“艇员每日三问”、“艇队每周五练”、“专业每月一讲”的基础技能组训模式,并把这些模式制度化。与此同时,他还成立了艇副长、值更官、机电长、水手长等参加的潜操口令编写小组,一边训练,一边从实践中总结经验、摸索规律,编写的《某型潜艇指挥操纵程序口令与战位协同表》被支队作为标准推广。
扎实的技能训练换来艇员的过硬技能,也为华明所在的潜艇赢得“人才母艇”的赞誉:他带出艇长3名、副艇长5名;先后有4名士官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,21人次获舰队以上奖励表彰,为兄弟单位输送技术骨干30多名。该潜艇连续3年被舰队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团单位、连续4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,连续2年摘下支队全艇比武团体桂冠,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“潜艇兵虽然常年战斗在海平面下,但目光、视野、思维必须超越海平面,聚焦未来海战场。”华明说,眼下他还有两个梦想:一是继续学习、实践,使自己的操艇技术更为精进,并把所学所得所思尽可能多地分享给其他官兵,践行强军梦想;二是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、更先进的潜艇,随时亮剑蓝色海洋。( 周茜 陆峰 张旭峰 王超/文 魏作洪 琚振华/摄) |